
北京公司注册_代记账服务_财务SaaS服务_智能记账
近期评论
分类
-
商务合作
- 邮箱:aifinacn@qq.com
- 手机:13871128117
- 座机:(+86)
- Q Q:32556627点击交谈
- 地址:
政务处理
昨天教师节,我想大部分人的朋友圈都是这番景象:
秀财君的朋友圈大部分都是财务人,很多人除了对学生时代的老师表达了感恩,也对带领他们进入财税职场大门的老大们表达了谢意。
在轰炸式刷屏后的后一天,让我们沉下心来,细细品味下这些财税职场的暖心故事,谢谢曾经带过自己的“老师”……
所行至此,所遇皆师!
感谢领我入门的财务老大们!
1、导师制辅导
我们是跨国外企,人也比较多,但我们财务经理非常注重个人职业发展和学习,财务部大多都是85后、90后年轻一代,有着独立自主的个性特点,财务经理特别为我们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导师制辅导:导师由主管与经理担任,每个导师每周给出2小时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我们每个人每周都能获得2小时的单独辅导。
举个我自己的学习实例:
我点名想学“增值税原理”的内容。我的经理,也即我的导师在周一上班时先给了我这样的一份问题清单:
我要在周中通过公共盘上的课件和网上搜索等方法自己去找答案,然后周五下午与经理导师见面时先交卷,再答疑。当所有问题一一滤清之后,经理再让我回去修正,之后再交一份她满意的答案。这时经理才给出一份标准答案供我参考:
这个过程让我自始至终处于一个主动学习的状态。这种全新的Pull Model代替传统的Push Model,用由里向外的拉动式学习代替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推动式学习。
这种方式给了我积极的心理暗示:公司、老大在乎我们。留人要留心,这种用心培养,以员工的成长量身定制学习方法的培养模式是很能打动我们年轻人的。
老大,谢谢你!谢谢你的用心辅导!
2、极力保护下属
我所在的是民营企业,财务制度各方面不是那么规范,老板个人意愿的影响比较大:
比如,老板总让我对于发出商品,不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及时记销售收入,而是以收到货款为实现销售的依据。而且还让发出商品时,仓库保管员记账而会计不记账。这样是有很大风险的,税务机关也已经进行预警提示了。
比如,对于企业的金属边角料、铁屑、铜屑、铝屑、残次品、已利用过的包装物等都不入账,而且对这些收入基本都以现金运作,然后将这些收入存入出纳的私人账户,害得出纳成天提心吊胆。
比如,为了减少高管的个人所得税,老板让我们财务部编制虚假人数,以此稀释高管们高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其实这种做法非常幼稚,税务稽查通过数据就可以检测出来的。
比如,库管人员在购进货物时,不做验收入库,而且让财务利用发料单代替入库单,申报抵扣。经常没有付完款,就抵扣,有时还先虚开一张大额现金收据,先增加“现金”后,以坐支现金的方式让对方开一张现金收据回来办理抵扣。
比如,老板总是去从一个八竿子都达不到的朋友孩子那里进货,以此维护“关系”。这种小规模纳税人出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我们不能进项抵扣,增加企业税负。
我们老大多次提醒老板:一旦被税务稽查查出来,对于老板和我们这些财务人员而言,先不说承担刑事责任,最轻的也会被列入税务局等几十个部门的联合惩戒“黑名单”,成为失信者。老板最对不起的实际是我们这帮年轻财务人员,无论是职业技能还是前途都在这样的环境下颓废,变得丧失了最起码的原则而学会了作假。
在老大多次提醒老板这些行为的风险无果后,最终,我们老大选择了离职。在离开前的最后一天,给老板和财务部员工发了一封提醒信,尤其提醒我们这些小会计面临的风险和法律责任。
谢谢你,老大!感谢你的冒死进谏!
3、乱账大盘点
我去年跳槽进入了一家新企业做总账,去的时候前一任已经离职将近1个月了,没有任何交接过程,接手的账也乱得一塌糊涂,存货对不上,往来也比较乱,那时我是很无助的。
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我联系了前公司的财务经理,也就是我的前老大,她非常热情积极地指导了我的理账工作,每周还会定时联系我跟进情况,毫无保留,他让我耐下性子,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做好财务账:
1、盘点出纳库存现金
与出纳一同盘点库存现金数量,并与账上进行核对,如发现不一致,应查明原因,并进行账务调节处理。清查之后填写“现金盘点报告表”作为原始凭证调节现金日记账的账面记录。
2、核对开户银行存款
把所有开户银行的对账单打印出来,一个账户一个账户地进行核对,若与账上不一致,应找出原因,并将每个账户通过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把银行账与银行对账单调整成一致。
3、盘点仓库存货
组织财务与仓库人员对公司所有存货进行大盘点,将盘点的存货数据与存货明细账进行核对,确保每个存货的账实相符,若存在不符的,要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成账实一致。
4、盘点公司固定资产
与设备管理人员一同对公司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核账,一方面核对账上是否与实际固定资产一致,一方面建立固定资产小卡片,并张贴在固定资产显眼处,以便下次核查。逐一对仓库存货、固定资产等各项财产物资进项盘点,并填制盘存单,与账面余额核对,确定盘亏盘盈数。
5、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
主要核对销售合同、报价单、送货单等单据。制作每个客户应收账款对账单,先交销售人员核对,再由销售人员将对账单发给客户进行核对,对方核实后,盖章标示相符,并退回。如果不一致,应编制“往来款项清查表”说明情况,注明相符不相符的款项,将应收账款进行调整保持与客户一致。对于不相符的款项按照有争议、未达账项、无法收回进行分类,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6、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
主要核对合同、入库单等单据。要求供应商制作每个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对账单,先发给采购员进行核对,采购员核对完后,交由财务人员进行核对,盖章标示相符,并退回。如发现不一致,要查明原因,应编制“往来款项清查表”说明情况,注明相符不相符的款项,进行账务处理。
7、核查国税/地税纳税申报情况
查阅纳税申报系统报税情况,熟识各系统的情况,核对账上相关涉税数据是否与纳税申报系统的数据一致,如不一致,应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
8、收集各种单据,进行账务处理
银行流水单据、仓库入库与出库单据、生产领料单据、销售送货单据、合同、各种报表等财务建账做账需用到的单证。以上单据准备好后,对于原来无账的,可以准备建账,对于原来有账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现在这位前老大已经升任集团财务总监了,非常替他高兴。
至今回想起来,仍旧非常非常感激他的指导,不仅是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上他也给了我很深的启发:财务工作务必制度化与流程化。只有如此,整个财务才会顺利运行,并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谢谢你,老大!感谢你的无私指教!
4、做个会讲故事的财务人
财务做财务报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财务的报告常常也是最缺乏听众的。但我的财务老大(总监)却是我的偶像,他的财务报告人人都爱听!!
他说的一段话,我们财务部每个员工都铭记于心:
我们财务专业人士常常给人谨慎保守和不善表达的职业形象,这也不能全部说是偏见,主要还是大多数财务人员自己“闷”出来的。我们专业训练中要求的严谨性让我们潜意识中将工作重心聚焦于数字,而忽略了数字报告背后的沟通对象,这是我们财务人在沟通交流上常常不知觉地陷入的第一个误区,也即一个WHO的问题,没有搞清楚所表达的东西是给谁看的,你的财报沟通对象到底是谁?
一份报告,给总经理看的就要简明扼要,避免生僻却又不作交代的专业术语,而给直属上司的可以多些技术论证。财务专业人士的通病,就是一开始就扎入到技术细节中,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一个真正懂得表达的财务人一定是遵循由外而内的思维过程:根据读者对报告内容的了解程度而做必要的调整,或加入背景介绍,或提出关键问题等等。
第二个误区是数据多,提炼少,缺乏要点,也即WHAT的问题,核心内容不够精炼深刻。很多人的报告,无论是演示稿还是数据表,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多半是数据的罗列,听报告的人听完之后,走出会议室,什么都没带走。
举个例子:
这份呈现给总经理看的报告,直接把细致的数据细节丢进附件里去了。第一页就把最重要的内容呈现出来,有问题分析,有解决方案,最后还有一句红颜色标出的总结性建议。至于细节数据,总经理有兴趣才点链接切换到后面去看。
其实大公司的演示会留给演讲者往往就5-7分钟的时间阐述一个主题,如果不把重点放在最显要的位置,在前三十秒抓不住与会者的兴趣,这个讲演往往会以失败告终。
从埋头于数字到面对沟通对象,提升的不只是表达力,这更是一个财务人的职业转型过程:从一个素材的加工者变成一个故事的叙述者。说到底,一个公司能得到资本市场追捧,靠的不就是故事精彩吗!
老大说:你就把财务报告当一个产品来做就是了。它有用户体验,比如生僻的术语要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解释;它还有成本控制,比如能用一二页解释清楚的就不要写第三、第四页,投入的精力都是成本;最后,一个报告也有它的质量检验流程,在发出去之前要做所有的链接与数据核对。
财务报告作为财务人亲手制作的产品,把报告做得逻辑清晰且又通俗易懂,这就是一个财务人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谢谢你,老大!感谢你的“财务跨界思维”!
老大,
谢谢你!
秀财网(www.xiucai.com)独家整理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责任编辑:
点击http://www.caiwu.tv/快来看看吧
北京公司注册_代记账服务_财务SaaS服务_智能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