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公司注册_代记账服务_财务SaaS服务_智能记账
近期评论
分类
-
商务合作
- 邮箱:aifinacn@qq.com
- 手机:13871128117
- 座机:(+86)
- Q Q:32556627点击交谈
- 地址:
政务处理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国民的养老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通过参与金融市场获得良好的养老财富储备,成为广大国民的重要选择。在一系列金融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指导下,不少金融机构开始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和开发了形式多样的养老金融产品,给广大国民养老财富储备提供了新的渠道。但总体来看,目前尚未形成良好的养老服务金融模式,市场上的养老金融产品针对性不强,加之民众的养老金融知识有限等因素的存在,目前养老服务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未来应该进一步完善养老金融政策,优化养老服务金融的政策基础;拓展国民收入来源,夯实养老服务金融的经济基础;强化养老金融教育,提高养老服务金融的知识基础;优化养老金融产品,完善养老服务金融的市场基础,从而推动养老服务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老龄化;养老服务金融; 财富管理; 供给; 需求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老龄人口是我国14亿人口中重要的特殊群体,在养老领域也存在人民对于美好的老年生活的向往与养老财富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养老金制度,目前已经从制度上初步形成了包括公共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为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了有效保障。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以及老年人生活需求日益多元化,仅仅以制度化的养老金体系为主的思路难以解决养老财富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发挥金融在跨期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优势,通过产品和机制创新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多元财富储备路径已经迫在眉睫。
近年来,不少金融机构开始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和开发了形式多样的养老金融产品,给广大国民养老财富储备提供了新的渠道。但总体来看,目前尚未形成良好的养老服务金融模式,市场上的养老金融产品针对性不强,加之民众的养老金融知识有限等因素的存在,养老服务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在当前养老金融供给和需求存在错位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养老金融服务,开拓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缓解老年人养老财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提升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一 养老服务金融概述
(一)养老服务金融的内涵与概念框架
作为养老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养老服务金融指的是金融机构围绕全体社会成员养老相关的投资、理财、消费及其他衍生需求采取的一系列有关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金融活动,其本质是通过金融创新保障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具体而言,养老服务金融的核心涉及两方面的服务内容,一是养老财富积累。指的是在国家养老金体系之外,社会成员为更好地满足老年需求,自发进行养老财富积累活动,需要金融机构针对养老资产储备需求开发专业化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养老投资基金,以及养老财务规划、养老投资顾问等。二是养老财富消费。指的是社会成员在老年期将其养老财富储备用于消费的过程,同样需要金融机构针对个人在老年阶段的消费需求,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比如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老年财产信托等,如图1所示。
(二)养老服务金融发展的目标定位
1. 养老服务金融是化解养老保障风险的有效方式
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和制度化的养老金体系是现代社会养老保障的两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但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以及人民养老需求日益多元的背景下,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保障水平不足的风险。一方面,家庭功能的实现最终是由家庭结构来决定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现象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另一方面,养老金体系尤其是在公共养老金这一核心制度安排上,养老金待遇受制于基金平衡的制约,不可能长期高比例上调,而世界范围内的私人养老金也都只能覆盖部分群体,从而导致制度化的养老金体系也面临待遇水平不足的风险。养老服务金融则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创新,针对全体社会成员养老需求提供一系列养老金融产品,从而有助于国民通过参与市场化的养老服务金融满足其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化解传统和制度化养老保障水平不足的风险。
2. 养老服务金融是拓展养老财富储备路径的关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向新的台阶迈进,除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之外,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多层次的生活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作为贡献了一生的老年群体已经不再局限于物质生活不足时代被动的养老,而 逐渐向丰富老年生活的主动“享老”转变。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经济来源不稳定和自理能力缺失等一系列潜在风险可能给老年人幸福、体面的养老生活带来挑战,如何防止老年贫困、保障老年人收入和生活质量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国内外经验表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就是要让老年人拥有足够的资产和购买力,即需要以充足的养老财富储备为兜底,才能确保老有所养。从中国老年收入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来看,来自家庭等非正式的支持系统和来自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正式支持系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驰而不息推进养老改革,构建了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加之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保证了全国养老金的正常支付。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仅仅能够提供满足基础层次生活需求的保障,难以支撑国民日益多元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金融作为养老财富储备的市场化手段,可以有效拓展养老财富储备的路径,提高居民养老财富储备,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三)养老服务金融的特征
1. 注重长期保值增值
养老投资贯穿于国民全生命周期,国民参与养老服务金融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养老财富的积累实现保值增值,从而应对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风险,因此养老资金具有典型的长期属性。从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良好业绩的获得都需要长期投资操作,而这一属性与养老资金的长期属性一致。对于普通人群来讲,越早进行养老投资准备越好,一方面,这样能积累更多的资金去赚取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投资期限越长,对于投资期间的风险容忍度越高,越有机会使自己的投资跨过完整的牛熊市以控制风险并实现收益,从而实现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
2. 关注不同人群生命周期的阶段性
老年人群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有稳定的现金流以支撑退休后的生活,因此需要提早布局,参与养老投资。但不同的养老投资者在不同投资周期的需求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投资筹备养老之前,需要先明晰老年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情况,以投资者的年龄条件、风险特征、行为方式为重要的参考约束条件,关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需求的差异。
3. 重视投资的安全性
国民参与养老服务金融的目标是为自己储备更为充足的养老财富,这部分资金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养老财富水平和养老目标的实现,因此养老财富金融的参与者在很大程度上对其参与的产品安全性有着很大的关注。此外,养老服务金融的参与者通常以中老年人为主体,一方面,这部分群体基本上已经度过了购房、子女教育等大额消费的时期,具备进行养老财富储备的能力;另一方面,这部分群体到了离退休越来越近的时期,对于退休后的养老生活质量会产生更多的关注,为养老进行更充分准备的意识开始增强。但与此同时,这部分群体已经或即将退出劳动力市场,对于风险的容忍度相对较低,更倾向于产品的安全性。
张栋,管理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讲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养老金融;
孙博,管理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成员,供职于华夏基金养老金管理部,研究领域为养老金融。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供职单位无关。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0)》
主要编撰者简介
董克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特聘专家,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姚余栋中国养老金融 50人论坛核心成员、首席经济学家, 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清华大学财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孙 博中国养老金融 50 人论坛特邀成员、现任华夏基金养老金管理部总监, 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与开发中心客座研究员。
目录
总报告
B. 1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挑战与趋势研判
董克用 孙博 张栋
一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二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未来趋势研判
四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分报告
B. 2 养老金金融:体量持续增长 投资收益良好
胡兵 孙博
B. 3 养老服务金融:养老财富储备体系的跨行业探索
张栋 孙博
B. 4 养老产业金融:产业发展新特征下的产融深度融合回顾与展望
曹卓君 秦婧
产品篇
B. 5 养老金产品:年金投资配置化的底层工具
孙博 安嘉晨
B. 6 养老理财产品:资管新规下快速发展
杨董
B. 7 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立足养老本源,实现健康发展
曹伟 陈健
B. 8 养老目标基金:运作稳健开局良好,市场接受度逐步提升
胡俊英
B. 9 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政策支持迎来发展机遇
闫化海
B. 10 国内老年人专属保险产品研究
吴庆涛
专题篇
B. 11 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资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刘青松
B. 12 商业银行对养老金第三支柱业务的探索与实践
林世洪
B. 13 养老保险公司参与第三支柱路径分析
朱炜 陆悦
B. 14 医养保产业融合养老模式分析
贺宁毅 丁一 林志坚
B. 15 参考组合在养老基金投资中的应用
文潇 杜邢晔
B. 16 金融科技在个人养老金投资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
朱海扬 谢理达 李洁
B. 17 个人生命周期下的养老金融服务与产品
杨博理 王浩宇 刘致勇
借鉴篇
B. 18 海外个人养老金的配套税收优惠制度安排
袁绪超 丁诗聪
B. 19 巴西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罗智行 李斐
B. 20 ESG 投资在养老金投资中的国际借鉴
李文 李宏纲 刘军峰
B. 21 香港强积金计划的管理人资格管理机制及借鉴
孙瑜
附录
B. 22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人员构成
B. 23 后记
关于我们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CAFF50),由董克用教授和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联合多家业界机构共同发起 成立。论坛由国内外学界、实业界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重要社会影响力的成员组成。论坛立足于成为养老金融领域的高端专业智库,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向媒体大众提供专业知识。官方网站地址: www.caff50.net。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责任编辑:
点击http://www.caiwu.tv/快来看看吧
北京公司注册_代记账服务_财务SaaS服务_智能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