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下午,室外温度摄氏38度,记者来到莒县为民服务中心。一进大门,中央空调带着凉意扑面而来,干净整洁的大厅环境让人顿感清爽。在二楼西侧的办税服务厅,一改往日人流熙攘的繁忙景象。曾经大厅正中央等候区的一排排座椅已经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宽大的桌子和十几台崭新的笔记本电脑。几名纳税人正安静地坐在电脑前,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如何线上办理涉税业务。与此同时,在曾经人流不断的业务办理窗口前,也只有零星的几名纳税人前来咨询。在远程办税服务区,工作人员紧盯电脑,时而点击鼠标时而敲击键盘,一刻不停。
记者了解到,莒县共有1万余户企业,办税服务厅原有32个综合服务窗口,大厅内仍时常“人满为患”。现如今,综合办税窗口缩减至7个,日均叫号量缩减至37个。
昔日嘈杂的办税服务厅为何“风光不再”?
“今年以来,我们梳理了全县纳税人涉及的312项涉税业务,其中262项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网上办理,对另外50项业务实施流程再造后,可以通过远程热线、专车上门、部门联办代办等方式办理,最终实现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所有业务。”莒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局长王晓婷一语道破其中缘由。
办税服务厅门可罗雀的背后,是莒县税务局开展的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该局在“一次办好”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持续优化“非接触式”办税流程,大力推行网上办、线上办、码上办、掌上办,将线下“面对面”变为线上“点对点”,让“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成为常态。
“真是太方便了,现在在网上申请退税,不需要提交纸质材料,办理时间缩短了一半,我们的财务人员也不用公司、办税大厅两头跑了。”莒县福利服装厂厂长辛兴芬高兴地向记者说着办税流程改革给企业经营带来的便利。
作为一家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此前,办理该项业务公司需要提交手写纸质申请材料,而且不允许涂改,公司财务人员准备好纸质材料并加盖企业公章后再到办税大厅办理。如今,莒县税务局通过流程再造,该项业务实现了全程网上办理,所需的申请材料也十分精简。
随着业务办理流程的不断优化,该局按照“减窗口、扩导税、强运维”的思路,对照“一次不用跑”目标,随即对办税服务厅功能区域进行重划,打造“智慧办税体验区”“远程办税服务区”“征纳互动交流区”“综合办税服务区”“监控运维调度中心”四区一中心,组建咨询辅导、远程服务、综合服务、调查分析、联办代办5个专业化团队,确保将纳税人办税“一次不用跑”落到实处。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通过改革,办税服务厅的工作人员从“前台”转向了“幕后”。由以前的同一时间、同一个窗口服务一名纳税人,转变为通过创新开发的“远程智慧办税平台”同时为多名纳税人提供服务。另外,通过在平台内嵌入智能客服机器人(FAQROBOT),为纳税人提供问题咨询“机器人智能秒回”服务。
“发票不用现场领,‘办税直通车’直接送到家。有的业务不熟悉,还有专家上门辅导,太贴心了!”山东浮来春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张安松说。疫情发生以来,该公司迅速转产医用消毒酒精,客户数量大幅增加,发票需求量猛增。莒县税务局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发现,该企业的发票申领数据变化较大,便主动与企业取得联系,通过“办税直通车”将发票“送货上门”。4月,该企业生产的消毒酒精由内销转向出口,“办税直通车”载着税收顾问团队来到企业对其进行了出口退税业务培训辅导。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大厅建立网络直播间,在线上向纳税人讲解税收政策,介绍税收业务办理方式。”王晓婷介绍说。(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 卢刚 王昕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