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冕财经
对很多人来说,拥有两个或多个微信账号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然而,如果你的身份信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别人绑定了微信支付,是不是细思极恐?
虽然绑定微信支付不等同于绑定银行卡,仅进行了身份认证的微信号也只有1000元的微信支付额度。
但是一旦对方用有我们身份信息认证的微信从事违法活动,后果将不堪设想。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别急,如何查询并解绑看这里!
四步骤:看微信是否被冒用
第一步
打开微信,依次点击“我”-“设置”-“通用”-“辅助功能”。
第二步
进入“辅助功能”页面后,点击“微信支付”-“帮助中心”-“实名问题”。
第三步
在“实名问题”中,点击“查询名下账户”,根据查询要求输入姓名、身份证号,最后扫脸验证。
这样就可以查询到自己身份证名下绑定了多少个微信号,还可以查看到这些账号的昵称以及头像信息。
第四步
身份验证之后,如发现有些微信号已经没有使用,或者非本人的微信号,可以点击【清除】解绑账号。
不少网友测试后也纷纷表示终于找到解决方案。
近千学生查个税App,发现“被发工资”
身份信息被冒用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近日,随着首次个税年度汇算开启,多所高校近千名学生发现自己的个人所得税App上有陌生公司的就职记录。
税务人员称,很可能是学生信息被企业冒用,以达到偷税的目的。目前,涉事高校均发声明回应称,已向公安、税务部门报案。
据四川在线报道,4月23日,有多名成都医学院的学生反映,近期在个税App上发现,虽然自己还没毕业,但已在成都鑫路鸿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有缴税记录。一个爆料学生表示,自己“被发工资”时间为2019年3月至12月,涉及“工资”总额36352.7元。
4月24日下午,涉事公司成都鑫路鸿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也作出了回应。该公司表示,对涉及错误的学生名单全部撤销,对涉及学校和学生发表致歉信,将对直接责任人予以开除处理。
对于事发原因,该公司回应,经查证,此次所涉学生名单,是公司产险渠道负责人及财务相关人员申报个税时导入名单错误所致。财务人员于2019年9月发现名单错误后,已主动终止该批名单的报税操作,但未及时上报公司相关负责人,亦未及时予以纠正。
和成都医学院类似,近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等高校的数千名学生也在个税App上发现自己“被发工资”的记录。
4月22日,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回应称,经初步查明,截至4月17日17时,该校大一到大四年级共有614名学生纳税记录异常,涉及83家企业。其中,涉及3人以上的企业22家,可能存在冒用信息、虚发工资的情形。
该校还表示,已就上述情况向辖区公安、税务部门报案,公安和税务部门已介入调查。此外,部分企业已主动澄清事实,并向该校发来道歉声明,大多数学生“被发工资”情形已经撤销。
南都记者联系到涉事公司之一——西安磐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表示,目前已经将学生的缴税记录全部撤销。当被问到该公司是从哪里拿到学生信息的,他说,“网上到处都是啊。”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小贴士
生活中要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个人的身份证、信用卡、手机号等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诉其他人。
网络中要注意
在网络中平台注册账号的时候,要注意平台的可信度,要设置好密码,个人隐私信息要加密处理,以免被盗取。
私密保护
要对个人使用的手机和电脑进行安全设置,要安装杀毒软件,平时要进行杀毒管理,不访问钓鱼网站,维修时要注意找可靠站点修理,并做好私密保护。
泄露后要报警
如果是遇到个人隐私已经泄露,被人拿来做坏事,或者被威逼勒索,要保留证据,并在第一时间内报警。
(文章由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综合自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新华网、工人日报、深圳晚报、中国电信上海网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