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高新企业认定研发费用专项审计
1.1国高认定(费用)报告研发费用归集
1.1.1政策规定
①人员人工费用:企业科技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
②直接投入费用:(1)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2)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3)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检测、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固定资产租赁费。
③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和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研发设施的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④无形资产摊销: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软件、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专有技术、许可证、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
⑤设计试验等费用:符合条件的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试验费用(包括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田间试验费等)。
⑥其他相关费用: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论证、评审、鉴定、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会议费、差旅费、通讯费等。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20%,另有规定的除外。
⑦委托外部研发费用减按80%计入国高范围。
1.1.2研发费用台账
检查申报国高的企业账面是否设置研发费用科目单独核算研发费用、是否按研发项目分别核算近三年研发费用明细账,如没有,需补充研发费用辅助台账并留作底稿。
1.1.3国高口径与加计扣除口径的常见区别及要点
①房租费用可在国高口径内归集,而加计扣除口径中则不能归集。
②其他费用中,通讯费可在国高口径内归集,而加计扣除口径则不能归集。
③其他费用中,职工福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可在加计扣除口径归集,而国高口径则不能。
1.1.4研发费用分配
① 研发费用在各项目之间的分配比例应由企业完成,我们协调指导企业确定,。
② 确定费用分配比例必需有合理的分配依据,分配方法可按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有直接分配法、间接分配法或直接间接相结合方法。
如果某一研发费用可直接归集至某一研发项目,则直接分配至某一研发项目。
如果某一研发费用不能直接归集至某一研发项目,则按照合理的分配比例间接分配。
间接分配法常见的有工时分配法、各研发项目预算分配法、人员人数分配法等。
如果企业无法按上述分配方法分配,则企业内部了解业务的相关人员(如总工)协助分配确定一个比例(比例尽量不相同且非整数)
③各研发费用是如何在各研发项目之间进行分摊的,需要相关支撑依据以留作底稿。
1.2常见国高认定(费用)报告指标及基本核对项
1.2.1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需符合要求
1.2.1.1政策规定
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1.2.1.2审计要点
①规定的销售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之和,且数据需取自审计报告。
②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的要求,虽然国高文件没明确是否每年都需要符合比例要求,但我们建议每年都需要“分别”符合比例要求。
1.2.2企业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1.2.2.1政策规定
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1.2.2.2科技人员与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界定方法
① 科技人员定义
企业科技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
②职工总数定义
企业职工总数包括企业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在职人员可以通过企业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或缴纳社会保险费来鉴别;兼职、临时聘用人员全年须在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
③统计方法(详见“人员统计模板.xlsx”)
A首先统计计算出人数数据(先算出月平均数后再算出年平均数)
B确定人员清单花名册:根据最后一年12月人员清单,以已计算出的年平均数为准,对清单人员进行加入或剔除,最终实现清单人数数据与算得的年平均数据一致
注:月平均数=(月初数+月末数)÷2 全年月平均数=全年各月平均数之和÷12
1.2.2.3关于人员相关底稿资料获取要求
①科技人员、研发人员及总人数需取得花名册(资料清单附表2)做底稿,其中还需要抽查部分研发人员的劳动合同和学历证书复印件,以留做底稿。
②核对个人所得税申报信息、社保信息以确认人员名单都为公司员工。
1.2.3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表主表及附表一需与审计报告数据一致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表主表及附表一,主要为利润表数据、营业收入数据需与已出具的审计报告数据一致。(见附表5)
1.2.4国高认定报告所涉及信息需与国高申报资料保持一致
国高专审报告所涉及信息要和国高申报资料保持一致,包括研发项目名称、高新技术产品名称、研发人员、知识产权等信息。
1.3知识产权清单填写说明
①授权项目名称:填写该知识产权证书标明的名称
②类别:软件著作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外观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
③授权日期:知识产权证书右下角授权日期,而非申请日、公告日等。
④授权号:专利号。如软件著作权(2016SR379482)、实用新型专利(ZL201521136671.7)、发明专利(201510765893.3)等
⑤获得方式:原始取得或受让。
⑥以2016-2018年度国高认定报告为例,以自2016年1月1日至国高申报提交资料日之间已获取的知识产权证书为准,并填报知识产权清单(附表1)。
⑦知识产权清单,涉及授权项目名称、类别、授权日期、授权号、获得方式等信息需与知识产权证书信息保持一致。
⑧申请国高所使用的知识产权除发明专利外,只能使用一次,即除发明之外的知识产权在此次申请国高使用过且成功,则不可以再次用作申请下次国高。
注:大前提知识产权需要符合⑥的时间范围限制。
1.4报告具体内容填写说明
1.4.1报告正文
①取得近三年度审计报告并填写报告号
②根据研发活动明细表(见附件3)填写相关数据
③根据实际近一年收入修改研发费用比例指标文字说明
A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B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C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1.4.2研发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
①数据归集过程中,单位皆为万元,在调整至万位时需要调整尾差,以各年研发费用总数(元)的万位数据为准,来调整各项目数据。
②各年销售收入为各年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之和(以审计报告为准)
③如文件所规定“研发费用-其他研发费用占研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超过20%”,虽然未明确企业是否每年都需要符合此比例要求,但是我们建议每年都需要“分别”符合此比例要求
1.4.3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附注
①本公司属XXX行业
参考“参考资料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企业或高新代理自行寻找提供
②主要产品或提供的劳务
填写高新产品名称即可(ps名称罗列)
③企业人数指标
参考“1.2.2.2科技人员与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界定方法”中人数填写。
④股东持股情况
认缴出资以工商局信息为准;实际出资以审计报告信息为准
⑤近3年内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汇总表参考“1.3知识产权清单填写说明’填写。
注:关注表格格式(表格属性:对齐方式居中单元格、垂直居中;间距字体大小美观;文字序号居中;数字右对齐)
⑥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参考审计报告内容
⑦会计师事务所名称需填写完整
⑧其他信息根据明细表数据及工商信息填写
1.4.4研发活动情况说明书
研发活动情况说明书为申报国高提交资料,由企业自行写好,无固定格式,企业无参考,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模板,客户写好后我们将其编入我们高新认定(费用)报告中,放在营业执照前,附注后,并统一编排页码。
1.4.5财务情况说明书
为申报可能会递交的资料,由企业自行填写,无固定格式,一般连写三年,企业无参考的我们可提供模板,写好后企业盖自己的公章。
1.5其他实操情况要点
1.5.1涉及分公司
被审计单位如果其分公司也有研发费用,需一同合并归集分配
1.5.2涉及委托外部研发费用
涉及委托外部研发费用的情形,委外费用需减按80%计入国高费用归集范围
1.5.3涉及费用的会计口径、加计口径、国高口径差异说明
会计口径、加计口径、国高口径,三者本身口径有差异,所以数据会不同也属合理,
1.5.4涉及公司成立未满三年或第一年无研发费用
被审公司成立未满3年或第一年未发生研发费用也可以。
1.5.5涉及国高研发项目(RD)名称
我们不定研发项目名称,但是可以建议从高新领域中寻找关键词会更好、研发项目名称后有“研究”或“开发”字样会更好。
1.5.6涉及国高申请成功的有利指标
近三年净资产综合增长率不能为负数且最好保持增长
1.5.7涉及当年管理费用合计小于台账研发费用
当年度管理费用小于当年台账研发费用,在审计报告中做审计调整把从销售费用等调整至管理费用。
1.5.8涉及与国高代理的关系
①如果客户有请中介机构代理申报,需与国高代理各司其责,处理好关系。我们在出具正式纸质报告之前,需协调客户要国高代理确认好报告后再出具,避免出错或修改非财务信息再修改重出报告。
②我们对于国高报告的立场:报告给国高代理看,只需要国高代理确认研发项目名称、高新技术产品名称、研发项目排序等信息是否无误,报告涉及的其他数据内容属于我们的审计范围,企业财务确认是否无误即可。
2.国家高新企业认定技术(服务)收入专项审计
2.1国高认定(收入)报告高新收入匹配
2.1.1高新产品名称的确定
高新产品名称(PS名称)由高新代理或企业确定
2.1.2高新收入匹配高新产品名称方法
①导出与审计报告营业收入总额一致明细账
②财务和懂业务的人一同去匹配每一笔明细对应匹配到一个高新产品无法匹配的则选择剔除(还是要保证占比指标)
③打印此各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收入对应销售收入明细账做底稿
2.1.3高新产品所属高新领域
①参考“参考资料②2018高新技术领域”,由企业或高新代理提供.
②各高新技术产品所属国高领域请用原文表述,即包含对应序号(如:一、电子信息技术 (一)软件 4、嵌入式软件 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支撑平台),国高领域描述不可自行增加删减,至少精确到三级目录,如能到四级目录最好。
2.2常见国高认定(收入)报告指标(其他通用部分参考1.2常见国高认定(费用)报告指标及基本核对项)
2.2.1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总收入口径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收益、利息收入、投资收益之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占比不低于60%。
2.3报告具体内容填写说明
2.3.1 报告正文
参考高新认定(费用)报告填写说明
2.3.2 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
①参考上文进行填写2018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附件4),单位万元,注意调节尾差。
②高新技术产品分类由企业或高新代理提供,如果存在技术服务收入等分类,请跟进修改附注中对此部分的文字描述(文字描述改为:技术服务收入有XXX)
2.3.3高新收入附注
注意文字描述中填写高新收入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总收入口径需要关注,其他和国高认定(费用)报告填写基本一致。
2.3.4诚华所出具报告基本信息表——收入
填报此收入年度的相关研发费用明细,其他数据正常填写
2.4其他实操情况要点
2.4.1涉及高新产品名称数量特别多
涉及高新产品名称数量特别多情况,可以考虑合并PS名称或删减金额较小PS名称,满足比例即可。
3国高报告审计实操中底稿获取要求
3.1 资料清单中涉及的需获取底稿资料
3.1.1基础资料(如有则提供做底稿)
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国地税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公司章程复印件、最近期验资报告复印件、公司房屋租赁合同或房屋产权证明复印件。
3.1.2 近三年度审计报告复印件
3.1.3 近三年取得专利证书或软件著作权证书复印件,并填报自主知识产权汇总表(附表1)
3.1.4 公司员工总人数的花名册(标注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的附表2)
3.1.5 2018年1-12月工资表复印件及2018年1-12月员工缴纳社保明细清单
3.1.6 2016年、2017年、2018年最末级科目余额表电子档一份(选择期间为1-12月)
3.1.7 2016年、2017年、2018年研发费用明细账电子档(如无则补充研发费用辅助账)
3.1.8 2018年收入明细账电子档
3.1.9 填报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电子档,并打印(附件3)
3.1.10 填报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电子档,并打印(附件4)
3..1.11 2016年、2017年、2018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表主表及附表一复印件
3.2 资料清单中未涉及的需获取底稿资料
3.2.1 研发辅助账(参见1.1.2研发费用台账的获取)
申报国高的企业账面是否设置研发费用科目单独核算研发费用、是否按研发项目分别核算近三年研发费用明细账,如没有,需后补研发费用辅助台账留作底稿。
3.2.2 研发费用分摊依据(参见1.1.4研发费用分配——③)
各研发费用是如何在各研发项目之间进行分摊的,需要相关支撑依据以留作底稿。
3.2.3 人员相关资料(参见1.2.2.3关于人员相关底稿资料获取要求)
科技研发人员及总人数要取得花名册(资料清单附表2)做底稿,是研发人员的还应抽查部分劳动合同、学历证书留做底稿。
3.2.4 高新收入明细匹配高新产品或服务的依据(参考2.1.2高新收入匹配高新产品名称方法——③)
打印各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收入对应销售收入明细账做底稿
3.2.5 抽凭文件复印件
①抽凭可选择下载APP“CS扫描全能王”拍照生成PDF文件转发至邮箱下载(如果文档体积较大则不能直接转发至微信)
②打开设置——文档扫描——多拍设置选择——不要进行切边;则可以使用连续拍摄模式连拍而不用拍完逐一切边照片。
3.3注:资料清单中写明复印件则是要求纸质资料底稿,电子版则为非纸质资料底稿